从 “雾里看花” 到 “一目了然”

  早在一两年前,近视手术就被列入为我的长期计划之一,只不过担心有后遗症、术后有可能复发;加之网上还有很多帖子持反对声音,所以一直没有实施。这次迫使我去做的原因,一个是在去年大西北的时候,意识到自己的近视又加重了;另一个是长期佩戴眼镜的不便,比如运动受限、吃饭眼镜会起雾,个人也不喜欢长时间戴隐形眼镜。但手术毕竟是有风险的,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技术,还有自身条件、后期恢复情况等。当然,做此手术的人无疑都存在赌的成分,哪怕只有10%失败的几率,也会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。

  最后决定手术的契机,一是我弟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;二是咨询过身边做过的亲人、同事,目前打听到的例子基本都是成功的,并且没有出现副作用。再者,就是我想到了一句话:“勇敢的人,先享受世界!”,所以五一节假日当天出去玩了一天,第二天就预约了爱尔眼科的检查。

  怀着忐忑心情,坐了3站地铁很快就到了医院。二楼就是屈光科,在前台填了信息表后,医生带着我去做了一系列检查,大约2个小时,费用1000块。测试的结果:视力检查(左眼625,左眼575);角膜厚度检测(右眼535,左眼523);散光100度,医生说要一起做掉😂;暗瞳、眼压测量都在正常范围内,所以基本没有什么问题。因为600度近视+100度散光需要切掉较多的角膜,我达不到全飞秒的要求,晶体植入太贵也pass掉了,所以只能做半飞秒,而我选择了精雕半飞秒,可以根据我的眼部地形做定制化调整。沟通好后,手术时间定在5月3日上午,手术前一天需要滴两瓶药水,一瓶间隔3分钟后滴另一瓶,要滴够12次;然后24点之前睡觉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 置顶评论 置顶评论   第二天早早就起了床,吃了清淡的早餐,医生嘱咐不能化妆。10点半左右到达医院后,我又做了一次常规测试,左眼居然下降了25度,医生解释说:每天的度数会存在一些波动,比如昨天用眼比较疲劳就会高一些。等医生做完定制设计后,我和另一位大叔被带到了四楼。手术前需要穿好手术服、并对眼部进行清洗,去除里面的油脂或脏东西;最后滴上麻药,就被带入手术室了。手术前医生会问好几次:你的姓名、做什么手术、是否有药物过敏等信息。 置顶评论   走进手术室,里面有两个大手术台(一台做飞秒激光设备,用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;一台是准分子激光设备,用于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瓣);一位主任医生(手术主操手)和几个女医生(负责监看和报告仪器数值)。我在最里面的手术台躺下,医生拿了个遮挡用的无菌布盖在我脸上,只露出眼睛部分,一个钳子状的开睑器撑开我的眼睛,并嘱咐我一定要盯着那个绿点不要动。开始我还担心中途会酸胀而想眨眼,但事实上担心是多余的,因为滴了麻药,其实没有任何感觉。刚开始绿灯还在闪烁,后面逐渐模糊,应该就是科普视频中在用机器做激光扫描,然后换到另一台设备进行取透视镜(分离角膜瓣)。在医生一顿操作之后,估摸着10分钟,手术就结束了。刚下来墙上的文字基本能看清了,只是偶尔有一些朦朦的模糊感(后面才知道是因为里面还有个绷带😂),最后还会检查术后眼部情况,整体下来都比较顺利。女医生给我带了个透明隔离罩,防止进水、触碰揉眼睛;下午麻药过后会伴有疼痛感,于是我开启睡眠模式;术后第二天需要回院复查。

简单描述手术步骤(约10分钟)

1. 飞秒激光制瓣

眼部麻醉:滴表面麻醉眼药水(如丙美卡因),减轻术中不适感。
固定眼球:使用开睑器撑开眼皮,避免眨眼影响操作。
制作角膜瓣:
飞秒激光聚焦于角膜浅层,扫描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角膜瓣(直径约 16 - 18mm,厚度约 90 - 110μm)。
激光扫描过程仅需数秒,全程无刀,精准度高。
分离角膜瓣:用显微镊轻轻掀起角膜瓣,暴露下方的角膜基质层。

2. 准分子激光切削

定位追踪:手术设备通过虹膜识别或角膜特征自动追踪眼球,确保切削位置准确。
激光切削:
根据术前设计的度数,准分子激光(波长 193nm)对角膜基质层进行精确切削(切削深度与近视度数正相关,如每 100 度约切削 12 - 14μm)。
切削过程中需保持眼球固定,持续约 20 - 60 秒(度数越高,时间越长)。

3. 复位角膜瓣

切削完成后,用生理盐水冲洗角膜表面,将角膜瓣复位至原位置。
角膜瓣会自动贴合,无需缝线,术后数小时内即可初步愈合。

  第二天早上起来会有点干眼,其他一切都正常。到院拆下绷带后,眼前真的无比清晰!我重见光明了!!当时就感概选择手术真是太正确了,内心一阵狂喜,只希望后面不要有什么后遗症。关于术后护理:术后1周内禁止碰水、避免揉眼、不能剧烈运动;按时滴眼药,大概有5瓶不通类型的眼药水,每天4次;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看电子屏幕、或连续用眼超过1小时,最好40分钟就休息几分钟;按约定时间复查,术后第 1 天、1 周、1个月、3个月、半年需到医院复查,医生会检查角膜愈合情况、眼压、视力等,调整用药方案。最重要的还是:保持良好作息,控制用眼强度,遵循 “劳逸结合” 原则。

  总体来说,这次近视手术是一次成功的尝试,让我对近视的恐惧逐渐减少,同时也让我对生活的追求更加坚定。我会像呵护珍宝般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清晰 ——— 不再因镜片雾气遮挡生活的热气,不再因深夜摘镜后的朦胧而放慢脚步。每一片树叶的纹理、每一缕晨光的温度、每一张笑脸的细节,都值得用心捕捉。我会牢记术后护理的每一个细节,让这份清晰长久陪伴,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。